How To Tune
Guitar To Go Featured
在電吉他的世界裡,音色(Tone)是演奏者表達情感和風格的關鍵元素。而音箱(Amp)和效果器(Effect)則是建構音色的核心工具,音箱是放大與調整電吉他的聲音,效果器則是增添各種聲音效果,例如:Distortion ‘ Delay ‘ Reverb…等。了解並掌握這些設備的參數,對於任何希望提升演奏品質的吉他手來說都是至關重要。本篇文章旨在幫助讀者簡單的了解常用的音箱與效果器參數,解釋這些參數的定義與作用,與進行基本的音色調整,讓您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音色。
本篇將會講述:
電吉他音箱 – 常見基本參數
編按:建議在閱讀每個參數時,搭配自己的音箱使用,可以更直接的感受調整帶來的聲音變化

Gain
電吉他訊號進入音箱後的第一關,可在音箱上調整吉他本身音色進入音箱的大小聲,這項調整大致上會形成三種不同階段的音色變化,讀者可大膽地轉動自家音箱上的Gain鈕,並試著聽出不同的音色變化。
- Clean : 將Gain鈕置於較低的數值,訊號輸出較少,能得的吉他本身乾淨透明的音色。
- Overdrive : 適度地將Gain鈕的數值加大,直到訊號出現些微的破音(失真),能產生溫和的破音音色。
- Distortion : 持續地將Gian鈕的數值加大(甚至加到最大),訊號嚴重過載,能產生強烈的破音效果。
編按:讀者在家調整到Distortion的時候,請把音量(Volume)稍微調小,不然音量可能會大到擾鄰唷

Volume
與Gain不同的是,Volume是控制音箱最終輸出的音量,可以把這顆鈕當成總音量來看待,而Volume與Gain的相互調配,可產生不同音色狀態。
- 把Gain漸漸轉大(吉他輸入增加),Volume不變的情況下,音色則會慢慢變成破音
- Gain調低,漸漸轉大Volume,則會發現音箱音量變很大,但還能維持Clean,但若超過音箱喇吧負 荷,也會產生破音的狀況。
- 把Gain和Volume同時調大,除了破音之外音量還會非常大聲。

EQ (Equalizer)
等化器,簡化稱呼為EQ,用來增加或減少吉他發出聲音後的各個頻率,音箱上常見的EQ鈕有Bass(低頻) ,Middle(中頻) ,Treble(高頻),有些音箱會多設計一個 Presence(存在感),以下為大家簡單介紹。
Hz 為赫茲,表示每一秒週期性事件發生的次數
- Bass / 低頻:頻率大約介於 60Hz~250Hz 之間
- Middle / 中頻:頻率大約介於 250Hz~4000Hz 之間
- Treble / 高頻頻率大約介於4000Hz~20000Hz 之間
- Presence / 存在感:頻率大約落在 3000Hz 左右
關於 EQ
EQ可以很迅速的調整出電吉他的音色(Tone),讀者可以在自己的音箱上大範圍地轉動每個頻率鈕,就可以聽出每個頻率造成的改變。
熟悉每個頻率對每一位吉他手來說非常的重要,例如:
- 太糊太轟 / 低音不足聲音偏薄:試著調整Bass。
- 聲音太扁 / 聲音跟其他樂器重疊:試著調整Middle
- 聲音太尖銳 / 高音悶悶:試著調整Treble
其中,Presence翻譯成存在感,顧名思義即是讓自己的吉他音色表現突出與否的調整。
筆者使用了許多抽象的慣用形容詞,希望讀者可以一邊調整一邊感受個頻率EQ帶來不同的變化。
我們需要常常練習調整EQ,除了找到自己最喜愛的音色之外,面對不同的場地變化(練團室.教室.展演空間.戶外),或是不同的樂團編制(小編制、完整樂團編制、甚至加入管樂或鍵盤等)的時候,常常調整加上大量的經驗,就可以迅速的調整出自己滿意也符合當下情境的音色。
破音類效果 (Distortion Effect)
破音效果器分三大類分別為 Overdrive,Distortion,Fuzz。
破音效果器的作用主要是讓電吉他的音色變得更為“激烈”或者說是”粗獷”,或許說更”狂野”,這樣的音色不僅增強了吉他聲音的動態範圍,也讓音樂表現更加地具有個性。每家的破音廠牌都有自己的特色,讀者應當盡可能的多方嘗試,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家,研究自己喜歡的音樂家使用的器材,並自己親自試試,久了自然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破音音色,然後創造屬於自己的聲響。
接下來筆者會概略介紹這三種效果器的區別,和他們的特色與使用的時機。

1. Overdrive
Overdrive是最常見的效果器之一,也通常是剛開始玩破音效果器的第一個選擇,其效果就是模擬真空管音箱的音量被放大到過載產生了溫暖且自然的微破感音色,除了增加了音色的厚度與飽滿的感覺外,也帶點明亮通透的感覺。
- 特色
音色溫暖圓潤,增強音量與明顯的飽和感,拉大了頻率範圍但也還保有一定的清晰度 - 使用
常使用在藍調音樂與搖滾音樂當中,當需要輕微的破音但又不過於激烈的情況下,希望吉他有一點點的Push(推進)感。或是使用在獨奏(Solo)需要清晰的突顯旋律時。
很多樂手非常喜歡玩弄Clean與Overdrive的模糊界線,利用彈奏的力道(Picking)的力道來改變音色,用力彈得到輕微的破音,輕輕彈則可獲得飽滿的Clean tone,也會使用吉他上的音量鈕來控制輸出音量的大小來得到Clean與Overdrive的差別,筆者一樣建議多嘗試多調整,比較容易找到自己滿意的音色。

2. Distortion
Distortion則會將吉他的訊號再往極限推,造成更多破碎的音頻,更強烈的音色,尖銳甚至刺耳,我們可以在重金屬或者龐克音樂裡面聽到這樣的電吉他音色。
- 特色
音色激烈且強烈,帶有粗糙感,明顯的壓縮感,音量更大更加的失真 - 使用
Distortion是重金屬,硬搖滾(Hard Rock),龐克等風格的必須配置的效果器,如果是這類風格的愛好者必定會有一顆Distortion效果器,而那激烈且充滿力量的音色就來自於此。另外,當你需要厚重且有力量的Power Chord,Distortion則會是最佳選則,或是有些音樂中持續的重複伴奏段落(Riff),也會使用Distortion來帶出音樂的力度。

3. Fuzz
Fuzz則是最極端的破音效果,音色帶有“滋滋”聲綿密的麻裂感,極致的將吉他訊號過載,創造出非常不一樣的特殊效果,可以說是所有破音的極致表現。
- 特色
失真度極高,音符清晰度不如Overdrive和Distortion,極度的粗糙感,像是沙啞的吼叫 - 使用
在使用Fuzz時,特別要注意到音色的“顆粒感”與“模糊感”,Gain推得稍多則會模糊,大家喜歡說這破音糊糊的,稍少則會較為顆粒或大家常說的破音“緊緊”或“扎實”的感覺,端看音樂裡面該怎麼使用。
總結
三種不同程度的破音,都有其使用的歷史脈絡,在許多當代流行音樂當中,想要一點搖滾曲風的感覺我們可能會加點Overdrive,若是遇到重搖滾的曲風那Distortion和Fuzz勢必要登場,熟悉三種不同程度的破音找到自己喜歡的音色,感受破音的美學,創造更多音樂上的可能性。
空間類效果(Ambient Effect)
Reverb,Delay,Chorus,Flanger,Phaser,他們的原理和用途各有不同,這些常見的空間系效果器主要是用來調整朔造音色的空間感深度和動態變化,將音樂帶入更有立體感且更為豐富與層次感的聲響效果。
以下就這些效果器做一些簡單的簡介,如果讀者使用的是綜合效果器,可以把綜合效果器裡面的各種空間系音色招喚出來,邊調整邊感受不同程度的差異。
若讀者使用的是單顆的效果器,那就可以更容易更直觀的調整各種參數。各家效果器廠商在控制鈕上使用的名字會有一些差異,玲瑯滿目各式各樣非常多,筆者會挑幾個常見的名字來做一些簡單的說明。

1. Reverb
Reverb是模擬聲音在空間中反射的效果,常見的有模擬在房間(Room)的反射,也會有模擬在廳(Hall)的反射,很多效果器廠商不會錯過模擬經典Fender音箱上的彈簧Reverb(Spring Reverb),這些效果可以讓音色彷彿置身在那個空間產生的迴響。
- 常見的控制鈕
”Decay”控制反射的時間,”Mix”控制反射強度或是”Reverb Time”控制回音的長短,請讀者試著在自己的效果器上轉動上面的鈕,聽出當中的差異。 - 使用
一般來說Reverb效果器都有模擬各種空間感的選項,每一個都去試一下體驗各種空間感帶給聽覺的不同感受,而演奏中加入Reverb可以讓聲音不過於乾澀或直接。
一般來說,Reverb的設定會根據今天在哪裡演出,演出風格是什麼而有所調整,增加太多Reverb會讓聲音變得模糊,所以若是演出的場地已經回音很多了,則不適合再增加,而演奏上加點淡淡的Reverb可以讓整個音色更美,若不小心加了太多,可能會讓自己的彈奏失去的焦點,讀者可多方嘗試,也許那種Reverb效果加了很多的聲音剛好是自己想要的也說不定。

2. Delay
Delay是將音源訊號重複播放產上的效果,通常也會產生一些回音效果(Echo),明顯的特徵是將彈奏的音符延遲一段後再時間播放出來,而這個延遲的時間是可以在效果器上調整。所以如果把延遲的時間拉長,就可以很明顯的聽出一樣的音符會晚一點點被播放出來,如果延遲的時間很短,就會有點類似回音的效果,而這就是Delay的特色。
- 常見的控制鈕
“Delay Time”可調整音符延遲的時間,通常以毫秒(Millisconds)為單位,“Feedback”或“Repeat”代表音符回放出來聲音的次數。一樣建議大家在自己的效果器上轉動,感受這當中的變化。 - 使用
Delay是用來加強音符的延續感並創造音符的深度與層次,許多樂手會設定好精準的Delay Time,搭配歌曲的速度,配合彈奏創造出有趣的的聲響,如果Delay效果器上還有一個 Tap踏板鈕,則可以根據每一首歌的速度,準確地跟著節奏踩Tap踏板鈕,可以更快速地抓到配合歌曲速度的Delay Time。

3. Chorus
Chorus是將相同音高的吉他訊號模擬出不同頻率疊在一起,讓原本一把吉他的聲音聽起來“像是”多個吉他同時彈奏的感覺,像是“合唱”的感覺,這樣的效果可以讓一把吉他伴奏時得到更豐富的聲響。
- 常見的控制鈕
“Depth”是控制音高變化幅度的範圍,越多則合唱效果顯著,越少效果就會越為細微。“Rate”則是控制聲音變化的速度,越多的話速度越慢效果顯著,越少則是會越細微。除了這兩個經典的控制鈕之外,有些效果器會多做一顆“Tone” 鈕或者“Low””High” 鈕,這樣可以調整的頻率和音色範圍又更廣,可以更細膩的調整出更棒的Chorus效果。 - 使用
在80年代的流行或搖滾音樂中,Chorus這個效果被很多樂團或音樂家大量的使用,有聽那個年代的音樂的朋友應該會很熟悉這樣的吉他音色,蠻常是搭配吉他的Clean Tone 來呈現,當然也會搭配其他空間系一起使用,讓一把吉他變得更有立體感,營造豐富的層次。

4. Flanger
我們總喜歡說這個效果聽起來像是“水流聲”,”翅膀快速震動”的聲音或是“歪歪歪歪~~”(快速念),有時候聽起來有點類似“Chorus”,但Flanger的原理跟Chorus不同,他主要是利用原始訊號與另一個延遲訊號結合而成,而這個延遲訊號與原本的訊號產生的震盪效果就是我們聽到的Flanger。
- 常見的控制鈕
“Speed”(或Rate)控制延遲訊號的速度,這會影響到Flanger的“顫動感”,“Depth”則是控制原始訊號與延遲訊號之間的比例,一樣建議讀者可以在自己的效果器上多轉動,感受這當中的差異。 - 使用
Flanger因其聲音特性,可以創造出許多聲音特效,如之前說的飛行的效果或者水流的效果,透過各種調整可得到不同的音效,筆者認為是個很“好玩”的效果,而許多後搖滾樂團的吉他手都蠻喜歡使用這樣的音效搭配其他空間系去創造迷人的聲音效果。

5. Phaser
聽覺跟原理跟Flanger有點像但又不太ㄧ樣,Phaser除了原始訊號之外一樣會複製另一個訊號,而這個另一個訊號會經過濾波器去改變聲音的相位,再跟原本的聲音疊在一起,所以Phaser比較沒有Flanger那樣會產生特殊的高頻。
- 常見的控制鈕
“Speed”(或Rate)控制相位變化的速度,速度快可以產生像是顫音的效果,慢的話像是輕柔的顫盪。“Depth”相位移動的程度,決定效果的明顯程度。 - 使用
Phaser讓吉他的動態產生特殊的波動感,使音色更加立體有趣。除了常跟Clean Tone搭配使用外,跟Distortion一起使用的話,讓破音的音色有種特殊的前衛感,筆者常在後搖滾或前衛搖滾的音樂當中聽到音樂家們使用這樣的效果,這讓他們的音樂聽起來很獨特。
總結
空間系效果器種類繁多,加上各家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多數初學者會不知從何開始,筆者建議可以先在Youtube上面看一些示範影片,看到喜歡的品牌型號,再到實體店家試音,多方嘗試會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空間系效果器。
而空間系效果器需要不斷的練習調整參數,熟悉每個控制鈕造成的效果,混搭在一起才知道怎樣才能更趨近自己想要的聲音,或者更接近正在練習的歌曲當中吉他的音色。
例如:想要同時使用Reverb,Chorus和Delay,參數該怎麼調整?像是這樣的問題都需要經過不斷的嘗試,除此之外也可以跟朋友或老師討論,交換彼此使用的心得,久了自然會有自己的想法和習慣,也就更容易使用在自己的音樂當中。
其他 / Others

1. Compressor
Compressor 的作用是壓縮吉他訊號的動態範圍,簡單來說就是把不小心彈輕的音量補一點回來,把不小心太用力彈的音量壓一點下來,讓整個彈奏都維持在穩定的音量下演奏,另外也會增加音符的延音(Sustain),讓音符的延續時間更長,同時可以增加音符的清晰度,並在音樂中營造出更加一致的音量表現。
- 常見的控制鈕
“Comp”設定吉他超過或低於某個音量的時候,壓縮開始作用。“Ratio”壓縮比決定音量超過之後要多少比例來減少,壓縮比越高,效果越強烈。“Attack”控制對吉他訊號進行壓縮的速度,較快能快速壓縮音量,較慢則允許彈弦的瞬間有更多突出的聲音。“Sustain”使音符的延續時間更長,減少音量的波動,創造平滑的延音效果。 - 使用
許多重金屬樂手或是放克樂手喜歡使用,而Compressor可以讓音色更為集中突出,若是放克樂手喜歡讓自己的Clean Tone有明顯的顆粒感,但過度使用Compressor會使吉他的動態變得不佳,如何取的這當中的平衡,也是要多玩多嘗試唷。

2. NoiseGate
Noise Gate是用來控制和消除不必要的背景噪音,特別是當”Hi Gain”與“Distortion”的情況下,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背景噪音,讓音色更佳乾淨與清晰。
- 常見的控制鈕
“Threshold”噪音閥是很重要的一顆控制鈕,當吉他的音量低於某個門檻,訊號就會被阻擋,而這個扭就是控制這個門檻的關鍵,大部分廠商都會用這個名字來命名這顆鈕。有些廠商會增加一些附加功能,例如“減少”(Reduction)或“深度”(Depth),可以進一步精確的調整Noise Gate的效果。 - 使用
當使用Hi Gain效果彈奏,尤其是Distortion+Delay甚至使用Fuzz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過多的噪音,影響整體音樂,使用Noise Gate可以有效抑制這些聲音,但要注意調整噪音閥(Threshold),如果調得太多,可能造成彈奏當下瞬間聲音被切斷,因此需要精確的調整,並測試不同音量狀況,來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3. Wah-Wah
是的,這個效果起聽起來就是這樣Wah~Wah~(哇~哇~哇~~),效果器內部有一個濾波器,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調整訊號的強度和頻率,讓某些頻率段落增強或減少,來達到把聲音變成哇~哇~哇~的效果,Wah效果通常會搭配踏板使用,踩下或抬起踏板都會改變濾波器的頻率,邊彈奏邊來回踩踏來製造Wah的效果,另外一種則是Auto Wah(自動哇),不需要踩踏,設定好Wah的程度即可一直產生Wah效果。
- 常見的控制鈕
“腳踏板”(控制踏板),踩下後音色變刺耳.尖銳,抬起則會變低沉,悶,來回踩踏配合節奏可得到非常個人化的Wah效果。”Q”或“Range”或“Color”指頻率範圍調節,用來調節濾波器頻率範圍的寬窄,設定窄一點的話會產生強烈的Wah效果,寬一點會覆蓋更多頻率顯得比較緩和。有些廠牌會多增加低頻濾波和高屏濾波讓音樂家們可以細膩的調整Wah Wah。 - 使用
腳踏板的Wah需要非常大量的練習,才能習慣邊彈奏邊來回踩踏,最難的莫過於彈奏的當下兼顧音樂的節奏之外,來回踩踏的動作並不是拍子的速度,也就是需要練就一心二用,手腳分離,而Auto Wah則是相對單純許多,只要在控制板上調整好自己喜歡的樣子即可,但缺點就是沒辦法隨著“自己的心情”Wah。而Wah效果常常會跟 Distortion或Overdrive一起使用,尤其是吉他獨奏(Solo)的時候,可以大大的增加表演的力道,很多搖滾吉他手都非常喜愛使用,在放克或R&B音樂裡面則是常常配合Clean Tone,得到非常有律動感(Groovy)的音色效果。
常見曲風音色調整法
音色的調整是一門藝術,並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大家應該要大膽嘗試各種不同的參數,也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能發現特別的參數就是自己要的聲音,再者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來提升自己音色調整的能力,相信這個過程可以發現更多音樂上有趣的事情。
以下筆者就各種音樂風格的調整提供一點方向,但這些都只是“參考”,並不是“標準答案”,每種樂風都有它的歷史脈絡和大致的方向,但每個人會有自己的音色,每個音樂家調整“Tone”的方式都有些許的不同,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各種音樂風格交融在一起,新的聲響每天在發生,就吉他的角色而言,可玩的音色還很多,如何巧秒地把效果放進音樂裡面,是值得一直學習下去的。
- 藍調 / Blues
- 搖滾 / Rock
- 金屬 / Metal
- 爵士 / Jazz
- 鄉村 / Country
- 放克 / Funk
- 節奏藍調 / R&B
音箱
- Bass:中等或稍高
- Mid:中等
- Treble:中等或稍低
- Gain:稍低或中等
- Volume:根據演出環境調整
效果器
- Overdrive:輕微或中度的過載(微破音)
- Reverb或Delay:都是一點點,輕度呈現
編按:藍調音樂的吉他音色通常需要一個溫暖且輕微Overdrive的音色,這樣能夠創造豐富的情感表達與表現力道,加一點空間系Reverb或Delay,可以讓音色更有層次。
音箱
- Bass:中等或稍高
- Mid:中等或偏高
- Treble:中等
- Gain:中等或高
- Volume:根據演出場地調整,通常會設定較高的音量
效果器
- Overdrive或Distortion:搖滾樂重要的效果核心,可根據音樂調整,通常中等或偏高
- Delay或Reverb:偏低或中等
- Wah:可在獨奏(Solo)的時候添加,增強表現力
- Chorus:輕微的Chorus添加在Clean Tone上可讓音色更豐富
編按:搖滾樂有各式各樣的表現方式,多嘗試各種效果混搭,學習知名樂團吉他手的音色調整,是非常重要的。
音箱
- Bass:高
- Mid:中低或低
- Treble:中高
- Gain:高
- Volume:高音量
效果器
- Distortion或Fuzz:強烈的破音,Gain多,效果器Volume降一些
- Compressor或Noise Gate:適度的使用
- Reverb或Delay:適度的使用
- Wah:增加獨奏(Solo)的張力
編按:金屬音樂常常需要設定大量的Gain,創造強烈的音色與典型的金屬音牆,所以各種效果的搭配非常的重要,像是精準的調整Noise Gate和Compressor與破音搭配。
音箱
- Bass:中等或稍低
- Mid:中等偏高
- Treble:中等
- Gain:偏低
- Volume:適中
效果器
- Reverb或Delay:少量使用
編按:爵士吉他通常喜歡圓潤肥厚的音色,但也要同時保持清晰與細膩,選擇較大瓦數的音箱,適當的音量,適度的中頻增加,一點點輕微的Reverb或Delay,可以幫助吉他發出溫暖圓潤的音色。
音箱
- Bass:中等稍低
- Mid:中等偏高
- Treble:稍高
- Gain:中等或偏低
- Volume:中等音量
效果器
- Reverb / Delay:輕度或適度使用
- Overdrive:非常輕微的使用,一點點Gain
編按:鄉村音樂的吉他音色需要保持清晰與圓潤但具有一定的動態,簡單自然(Clean)為主。輕微的Reverb或者Delay。
音箱
- Bass:中等或中等偏低
- Mid:中等偏高
- Treble:中等稍高
- Gain:少量
- Volume:中等音量
效果器
- Delay:輕微使用
- Chorus:少量使用
- Compressor:輕微調校,保持音量平衡
- Wah-Wah:適度使用增加律動感
編按:放克吉他音色強調清晰的Clean Tone與強大的律動感,但音箱不宜過大聲,要與其他樂器平衡,且調整出漂亮的中頻與高頻,效果器微量的使用可以增加不同的層次感。
音箱
- Bass:中等或偏低
- Mid:中等偏高
- Treble:中等或稍高
- Gain:少量
- Volume:中等音量
效果器
- Reverb或Delay:適度使用
- Chorus:少量使用
- Compressor:輕微調校,保持音量平衡
編按:與放克音樂的調整有點類似,音箱調整出乾淨漂亮的Clean Tone,加上少許的效果器潤色,並且要注意跟其他樂器的平衡。

文章撰寫| 方鏡興 |爵士名師 / 爵士吉他 / 民謠吉他
2008 年退伍後開始參與各種型態的音樂演出至今,近年穿梭台北許多小酒館,如洛酒館、璞斟酒窖、Urban 331,演出吉他與人聲二重奏。
多年來曾受邀客席台北市立交響樂團與長榮交響樂團,參與數十場國家音樂廳音樂會,所屬樂團《方唐峻作品集》和《Mirror Trio(鏡子三重奏)》,不定期在台北藍調、女巫店、河岸留言、Sappho 等展演空間演出創作作品與爵士樂。
目前為知名餐廳「夜上海」週三現場樂隊「Mirror and the Reflections」領班,臉書社團爵士吉他俱樂部版主,除了演出工作,吉他教學經驗也超過十年。
延 伸 閱 讀
旅行吉他
選購指南
學習必讀
精選文章